湿巾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湿巾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170多年的举人之居书香不散

发布时间:2020-07-13 20:31:17 阅读: 来源:湿巾厂家

朝阳的凤凰山,又称龙山。山顶的古寺,名朝阳洞。洞内宽敞,原有石卧佛一尊和清初泥塑佛像。绝顶原有辽代八角十三层砖塔一座,名凌霄塔,现已不复存在。

朝阳洞的洞门上,镌刻着一副楹联:“塔耸危岩红日近,佛眠古洞白云埋。 ”此联就是以凤凰山上的朝阳洞和凌霄塔两处胜迹为背景,勾勒出了一个雄奇、神秘、深远的境界。

这副楹联的作者叫许植桐,清道光年间考取秀才。他的胞兄许植椿在朝阳也是名人,公元1844年中举人。

许氏兄弟是朝阳县西五家子乡三道沟村人,青瓷瓦房的“举人之居”还住着他们的后人,当年许举人从洛阳运回的牡丹仍在盛开……

古色古香的举人故居是村里人的荣耀

在朝阳县秀美的大青山脚下,坐落着一个古朴的村落——三道沟村。在这片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1200位村民享受着宁静的乡村生活。

走进村庄,百年古树点缀着恬静古朴的村落,村民用苍劲有力的笔触题写了“古枝风光”几个大字。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云龙告诉记者,去年古树开花了,紫色和白色相间,漂亮极了。

“古枝风光”的题字者是村里一位普通的农民,村里很多村民都会写毛笔字。

走在村里石头铺砌的小路上,时光仿佛回到了遥远的过去。在这个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村落里,传统建筑占了全村建筑面积的60%左右。

“现在,村里最古老的建筑要数这座‘举人之居’了。 ”说到举人,张云龙的言语间流露出自豪与荣耀。

举人名叫许植椿,1844年考中举人。当年,他和考取秀才的弟弟许植桐同住在这幢老房内。许植桐在游朝阳凤凰山时写下了著名的纪实之作《游凤凰山》诗,其中诗句“塔耸危岩红日近,佛眠古洞白云埋”被镌刻在凤凰山朝阳洞的洞门上。

在张云龙的引领下,一幢古色古香的院落映入记者眼帘。院落里,7间带有典型晚清时期建筑风格的硬山式青瓷瓦房保存完好,散发出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:岩石做基础,木质结构的门窗。老房子的屋顶,呈人字形建筑,房盖有鱼鳞青瓦,飞檐中间,有两对螭吻相对,中间衔着一个方形钱纹艺术构件。据朝阳县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讲,螭吻是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,平生好吞,作为殿脊上的兽头之形一直被沿用下来。

飞檐下,两侧屋顶上的鱼鳞瓦层层叠叠。屋檐的瓦当和滴水上,都刻有精美图案,所有瓦当上的蝴蝶图案,栩栩如生,形象逼真。两窗之间的夹壁墙上,依然保留着原有的绘画图案,虽经风侵雨蚀,图案的颜色和画面,仍可依稀辨认。

在老房子西侧窗下一溜牲口棚的前面,遗存的拴马桩还在。拴马桩高约2米,顶端坐着一只怀抱“桃子”的石猴,四肢之间有空隙,作为拴系缰绳所用。有人解释说,这个拴马桩及石猴其实是象征“马上封侯”的意义。

“举人之居”现在的主人是其后人许东辉。由同宗后人继承居住的清代民居建筑,在朝阳市并不多见。

许东辉今年65岁,是举人许植椿的第八代后人,他告诉记者:“房子尽管老了保暖效果却很好,冬天住着也挺舒服的。 ”

在许东辉看来,先人留下的这份物质财富,也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。看着老房子,当年先人刻苦读书的场景犹在眼前。 100多年来,许氏家族的后人一直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份荣耀。

老房子如今成了三道沟村文化的标志性建筑,先人勤奋好学的故事还在影响着这个古老的村落。据介绍,三道沟村的大学生数量之多远近闻名。

敬畏与珍爱让百岁牡丹仍雍容华贵

在三道沟村,许姓人家有30多户。在朝阳县民政局工作的许弘臻,是举人许植椿的七世孙。为了弄清许氏家族的发展历程,他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家谱、《朝阳县志》以及大量史料。

他告诉记者,清朝时期,朝阳西部有两户读书人家,一户为朝阳市龙城区联合镇孙氏家族,另一户就是西五家子乡三道沟村的许氏家族。许氏家族的祖籍是山东登州府文登县许家庄八棱井,在清朝乾隆年间,兄弟三人迁到了朝阳,一位落户于北票榆树林,一位落户西五家子乡三道沟村,一位落户北沟门乡哈吧海沟村。居住在西五家子乡三道沟村的许氏家族,非常注重教育。高祖许毅堂有两个儿子,长子叫许清淑,次子叫许清治。许清淑有四个孩子,长子许养生饮食小常识植椿和次子许植桐。1844年,许植椿考取了清道光甲辰科举人,他的弟弟许植桐中秀才。两人热衷于医学、诗尖锐湿疣中药方词、书画,专注于当地文化教育,兴办私塾,孕育了当地丰厚的文化底蕴。

如今,村子里已看不到私塾的痕迹,但那浓浓的书香历经百年岁月依旧醇厚。许弘臻说,从举人到他这辈已是第七代,代代都有教师和中医大夫。而其先人中举的荣耀至今还能寻得到踪迹。当年举人从洛阳运回的牡丹花还存留着,养在其后代许润忱的院子里。 “先人用马拉铁轮车,行程28天,从洛阳运回老家三道沟村,栽植在老宅的院子里,精心养护。 1952年,牡丹花被移植到新院。 ”

如今,每年5月份,盛开的牡丹花雍容华贵,弥漫着芳香,“花中之王”的美艳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观赏。

许润忱是许植椿的第八代后人,今年76岁,是位退休教师。现在,他和老伴精心守护着这株牡丹,过着平淡清净的生活。在他们看来,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一份荣耀,是一份精神财富。

当年,这株牡丹从洛阳移植过来后,许家世世代代视若珍宝。许润忱七八岁时,就帮助父母侍弄牡丹。 17岁时,父亲去世,从此牡丹几乎全由他照料。院子里有一口老井,他用井水浇灌牡丹。他担心化肥烧伤花,给花施的都是农家肥。夏天,担心阳光太强烈灼伤花,也担心暴雨砸伤花,他给花搭起遮阳棚。每年10月份,他给花扣上塑料棚保温。冬季休眠期用干土培,四周用砖围一圈,后来改用塑料遮盖,四周用秸秆围,保温效果更好。

在许润忱的精心养护下,尽管北方天气严寒,但牡丹越长越旺,最多时竟然能同时开放300多朵花。

有人曾出高价购买这株牡丹,但许润忱坚决不同意。他说,这是传家之宝,是无价的,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,他能做的就是敬畏、珍爱,传承好这个传家宝。

特殊秧歌“夜八出”

乡村的春节相比于城里,年味更足。在三道沟村,春节前后,别开生面的社火表演给这个古老的村落带来了更多的笑声。

“‘夜八出’这种传统的社火表演形式还在原汁原味地传承着,现在它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。 ”村党支部书记张云龙向记者介绍。

热闹的社火队伍中,村民就是演员,他们身披戏装彩衣,惟妙惟肖地演绎着经久不衰的民间故事。

在唢呐、胡琴、笛子、鼓、铙、钹等民间乐器的伴奏下,演员们一一上场——

天兵天将戴盔头、戴假面,脸为一红一白,身穿铠甲,一手持刀,一手持方天画戟,是开路先锋;寿星身穿紫色道袍,骑梅花鹿;白鹤、童子均穿花衣,一个头戴白鹤模型,两个胳膊缚上双翅;财神头戴乌纱帽、假面挂五绺髯口、着紫蟒,童子头梳抓髻,着裤袄;鱼精头戴鱼模型,着花衣。蚌精用布做成蛤蜊模型,绑在背上,演员上身置于模型之中;“西域回回进宝”中,二人均戴假面,着条纹衣,各手持一元宝模型,元宝上置夜明珠;和合二仙均戴假面,着长衫,头部各插一朵花,扮相为一男一女,女角手持荷花,男角持彩灯;“二喇叭摔跤”中,由一人扮演,背上绑着特制的木板,板上有两桩,桩上各绑假人一个,演员双手双脚着地,扭动表演,二假人做摔跤状……

据朝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,“夜八出”是以在社火盛会间演出的八组民间舞蹈而得名,寓意天上八组神仙下到凡间,是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。它的风格特点是以所扮的八出戏,戴假面具,别开生面而取胜。

朝阳地区早年的社火即秧歌,与山东、河北、河南、山西一带的秧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但朝阳秧歌又有自己的特色,表现形式丰富多样,特殊的秧歌品种多达20多种,西五家子乡的“夜八出”就是特殊秧歌之一,以夜间表演为主。夜晚彩灯明灭,人影幢幢,看上去别有情调。

“夜八出”的表演比较讲究动作的套路和程式要求,在表演中还要发挥个人的表演技能。但由于每个人物的身份动作都有严格要求,不论如何表演如何发挥,都不能失去所扮角色的身份和个性。

“夜八出”的音乐伴奏,有唢呐、胡琴、笛子、鼓、铙、钹等多种民间乐器,节奏与普通秧歌明显不同,数拨秧歌在一起表演,“夜八出”的节奏一下子就能听出来。

“夜八出”的武场以鼓、铙、钹为主,唢呐伴奏的主要曲牌是《枪头曲》、《句句双》等。 “西域回回进宝”一出是我国民间舞蹈史上第一次出现的,填补了我国民间民族舞蹈史的空白。

“夜八出”的产生时间目前无从考证,人们只记得,上世纪50年代之前就传入了西五家子乡。

对于“夜八出”中的“天兵天将”、“寿星与白鹤童子”、“财神与童子”、“西域回回进宝”、“和合二仙”等出子里,演员戴着假面舞蹈,有专家分析,这应当是历史上假面魃头舞在朝阳秧歌中的再现。(记者/徐晓敬 摄/记者/郑磊)

关键词

朝阳县西五家子乡三道沟村

三道沟村位于朝阳市朝阳县西五家子乡西部,大青山脚下。现在,村里居住着1200位村民,全村超过80岁的老人有50多位,很多老人还经常下地干活。

三道沟村始建于元代以前,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,传统建筑占60%左右,相对集中连片。其中,“举人之居”现保存7间青瓷瓦房,清时所建,现由其后人居住。

“举人之居”青瓷瓦房的房檐

唐僧身着红袈裟,领着仨徒弟。财神假面挂五绺髯口、着紫蟒。童子头梳抓髻,着裤袄。寿星骑的梅花鹿,白鹤、童子穿花衣。

鹰潭工作服定制

信阳订做西服

沈阳定制职业装

克拉玛依工作服订做